孩子成绩即将定型,再不看就晚啦!初一初二家长尤其要注意!
来源:网络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12 14:10:08 点击量:5706
好长时间的的苦苦努力,换来的却是成绩的下降,这样的事以前谁遇到过?这会让身处初二的你无所适从,无力应对。
的确,进入初中之后,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会发生或上或下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中考的成绩。因此,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初中,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尤其是到了初二,孩子的学习成绩便基本上定型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一些孩子升入初一之后,学习成绩突然之间提升了很多,这是因为他们把初一当作一个新的开端,在这个新的起跑线上加快了速度,所以跑出了比别人优秀的成绩。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在初中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这个时期,孩子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孩子是否能适应以及适应速度的快慢等,都将能够引起孩子成绩的突变。
那么…
初一初二学生成绩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么?
又该如何打个翻身仗呢?
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制止孩子学习成绩的滑坡呢?
小学的时候,布置作业的目的相对简单,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在课上被同学消化,课后作业更多起到一个巩固、拓展的作用。
初中,尤其数理化更注重联系,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做作业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化就很难有头绪,做题耗费的时间自然就会增加。
对部分初中生而言,在扎实理解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做作业巩固的同时,可以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课上多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课后多思考、复习,理清思路,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进入初三后的中考复习,起到巨大的作用。
原因2:吃不透、抓不住学科重点
不少同学求胜心切,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应该说每门学科的作业布置,都是结合课程重点来的。有基础题,当然也有提高题。有些题目可以选择不做,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时间可以是放在学科重点上来进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业不仅高效,而且高质量。
原因3:忽略基础、题目做的多而杂
学科增加了,自然作业也会增多。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反而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是自己却没有发现。
说得直白一点,初中日常的学习是为中考打基础做准备的,而近几年中考越来越注重在基础之上考查同学们的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日常做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多做基础题,由基础题再到提高题、到高难题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
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适当的课外辅导练习也是需要的,最好每个知识点都对应的试题练习,强化课后作业的效力。
原因4: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不少同学表示很苦恼,“我每回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高效做作业的三步骤: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是“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这三步来走,上课时结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想多问,课后做好配套练习,有不明白的及时记录、发问、解决。
原因5:不善总结
不少初中生存在这样的误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认为课上完、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了,这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下次课老师还是会再讲到,即使不讲,多做做同类题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视日常的总结归纳。
真的是这样吗?
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灌输记忆。以往在小学,可能会围绕一个知识点做详细的延伸拓展,但在初中,更多需要学生自己。
原因6: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1.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太多数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以后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以至于不在课堂上适当记录笔记,晚上自修时不再复习当天上课的内容……
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他们的学习第一次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没有补救的措施,没听懂课堂知识,造成以后的课都听不懂。
2.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懂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
成功的路上尽是学习“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
但他们停下来了,在没有充分学懂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懂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现象,拒绝继续深入学习,存在浮躁的问题。
原因7: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考试时候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也得不到满分。
这其实也是浮躁造成的,应静下心来看书,应分两种情景看书:
1.课前看书,目的就是寻找课堂学习的问题。
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
课本上为什么要编写这些内容?接下来学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查一查自己继续学习的困难原因是什么?
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2.课后看书,通过课堂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新问题。
复习时先要想一想:
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
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有逻辑规律地罗列出来?
对应有哪些典型例题?
原因8:题目拿来就做,盲目做题
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没有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解题,经常在题目没看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要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
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边审题边思考:
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
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
有什么隐含条件?
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原因9: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
很多同学一没考好就心情烦躁,连带着书也看不进去,更加不想学习。要知道,这是上天给你绝佳的反思机会:
1.正确对待成绩,进行横向对比
考前的学习状态,考前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学习方法,考前的准备情况以及自己的应试策略与技巧等等各方面进行与别人对比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主观上或是客观上的差距因素,然后再看别人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对照自己制定好自己下一步的复习重点与方法。
一定要及时总结,不要等到时间长了再总结,那时已经找不到总结的感觉和灵感了。
2.进行纵向对比,自我评价
纵向比较就是根据本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己所得的成绩与上几次的成绩进行比较。
看一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特别是看一看自己的这个成绩在全班或是全年级的名次在什么位置上?这样就有了一个相对位置了。是进步了?还是下降了?
最好把自己的每一次考试成级名次做成一个曲线图,这样就会一目了然,对自己的成绩分析这是一个很奏效的方法。
上一条:考试后如何分析总结试卷?
下一条:2020年浙江省各区县取消中考考纲
关注淘师家教网微信公众号,互动精彩。
Copyright © 2015-2020 版权所有:淘师家教网 备案号:
浙ICP备20016410号-1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 电话:13373812498 邮箱:575539615@qq.com
a4881273b2b108095adb62d257080cb1,095c4bf9159811e577fdae17c90c71da